醉卧唐朝

第二卷 混迹官场_第二百二十章 初到苏州

字体:16+-

苏州,又称姑苏,其独特的园林经管被誉为是“中国园林职称”,素有“天堂人间”的美誉。苏州园林更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乃是江南地带一处不可多得的游玩圣地。

苏州四季分明,长年湿润。正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苏州的女子是江南最美的。

正是因为如此,历代的皇帝选妃都会以苏州作为一个重要的择选之地。而今的李治,更是将太子妃的候选人定在了苏州。

坐在船上遥遥看去,苏州城仿佛沉浸在烟雨之中一般,似有一种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觉。

一时间,杨大官人竟然想起了张继的《枫桥夜泊》。

站在杨易身边的罗刹女倒是没有多大的感觉,只是觉得能够再一次回到家乡,心里有些充实。

此刻,太子李弘正在睡午觉,却被太监给吵醒了。

本来李弘小太子是很不高兴的,但是一听到外面不远处就到了苏州,心里颇为激动,穿上鞋子就出了门。

杨易听着身后有些凌乱的脚步声,扭头一看,果然是太子这个小屁孩。

历经了十天的时间,一船的人终于从长安赶到了苏州。

小太子放眼望去,朦朦胧胧的感觉,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一种潮润的感觉。

“嗯……刚下过雨。”李弘嗅了嗅空气,朝着杨易而去。

“参见太子殿下。”杨易抱拳笑道。

李弘呲着牙笑了笑,对于杨大官人的亲切那可真不是一般的皇亲国戚能够比拟的。

“太傅大人不必多礼。”李弘摆了摆手,笑道,“看着江南的天色果然是和长安的不一样。瞧着天气,果然是烟雨朦胧。”

杨易抿着嘴微微一笑,想不到李弘太子的感情还是如此的细腻。

罗刹女站在身后,听着李弘对于苏州的评价如此之高,心里也相当的满意。毕竟这里是自己生活多年的地方。

龙船慢慢的靠近苏州码头,遥遥看去那里已经站着上百人在迎接。

李弘嘴角微扬,扭头看着太傅:“太傅大人,想不到这次选妃竟然兴师动众的。”

“呵呵,殿下莫要担心。这也是为官之道嘛。”杨易暗笑,想不到李弘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接受了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不过这样也好,省的李弘还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一样让自己头疼。

“对了,听说太傅大人是长安人人赞扬的诗仙。看着如此的场景,却不知道能够吟诗一首?”李弘眼睛微微一抬,神色有些期许。

杨大官人沉吟了一声,作诗倒是不难。

罗刹女也有些惊喜,想着侯爷会做出什么样的诗歌呢。

杨大官人略微思量了一下,站在桥头看着不远处的苏州城,旋即扭头抱拳道:“太子殿下,那微臣就献丑了。”

李弘一听这话,想着应该是太傅大人有了绝妙的诗句,心里暗自有些高兴。

杨大官人干咳了两声,旋即徐徐道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一处,让在场懂诗歌的一些人震惊。想不到传闻中的诗仙竟然如此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这样的名句。

而且听诗句的意思应该是晚上。

李弘虽然只有十岁,但是却也懂诗歌。嘴里喃喃自语,想着最后两句,觉得越发的精妙。

“好诗,好诗啊。”李弘拍手叫好。

罗刹女更是惊喜连连,想着自己的侯爷竟然有如此才华,都快赶上当年曹植的七步诗了。

听着小屁孩的夸奖,杨大官人内心苦笑一声,这算不算是欺君之罪啊。

盗用了中唐张继诗人的一首

《枫桥夜泊》。

“这个张继老先生,形势所迫……莫怪!”杨易内心暗自祷告了一声,旋即正色道,“太子殿下谬赞。微臣也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

李弘现在着实对于太傅大人钦佩的很,不光为人处世正直,更是文武双全,怪不得母后让他和杨易搞好关系,原来如此。

小李红内心暗喜,看来这次出行让太傅跟着却是一个不错的注意。

“母后真的是有眼光。”李弘内心喃喃一声。

杨大官人哪里知道自己这次出行基本上是因为武则天对皇上的建议,自当是李治要让他跟着太子。

龙船越来越靠近苏州的码头,看着周围的武卫和士兵,杨大官人第一次感觉到了皇家的派头。

站在最前面的应该就是苏州的刺史。旁边的几人应该就是苏州的长史,别驾,身后跟着的肯定就是诸多的县令。

苏州,乃是江南道的重重之地。刺史大人作为江南道的最高长官,听着太子殿下到来肯定是要来迎接的。

身后的苏州县令更是感觉蓬荜生辉。

不过这些人也算是老油条了,每年皇上都会从苏州选取一些上好的妃子入宫,这个地方基本上成为了麻雀变凤凰的地界。

所以看着太子的龙船,除了一丝丝的震惊倒也没有别的惶恐。

龙船逐渐的靠近,杨易站在太子的身边,仔细的打量着岸上的人。可见这些人一个个身穿官服,却没有一个老百姓。

等着龙船基本上靠岸的时候杨易才发现,百姓基本上在百米之外跪着。

一声号角的声音,也算是龙舟之上皇家之人到来的信号。

一时间,站在码头上的官员纷纷拜倒在地。

“微臣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一声声此起彼伏的声音,经久不衰。

莫要说是太子殿下,就算是杨大官人看着这么多人跪在自己的脚下,心里也有一点点飘飘然的感觉。

罗刹女神色动容,似乎面对如此的气场有些掌控不了。

太子殿下倒是淡然,不过嘴角却挂着一丝丝得意的神色。

太子虽然很小,但是却有着不一样的气质,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上位者气质。

不过李弘也是一个悲剧,若是遇上潇淑妃那样的娘亲,想来他的皇位也能做的长久一些。

杨易暗自啧啧了一声,不过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

龙船终于停在了岸边,穿上的武卫和诸多官员纷纷下船,在太子殿下的两侧开道。

杨大官人站在太子的身后,看着这阵势,比起现在的什么总统出行却牛逼了不少。

侯爷和罗刹女交换了个眼神,两人跟在李弘的身后,在太监的引路下慢慢下了船。

在船上待了几天的时间,落脚地面的感觉真心舒服。

杨易暗自呻吟了一声,想要活动活动筋骨。不过看着这么多人,还有如此隆重的仪式,杨大官人倒是没好意思。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完全就是客套。

这江南道的刺史可真是一把好手,几句话让李弘就高兴的找不到了北。

尤其是苏州的县令,看起来大腹便便,应该是一个绝对的贪官。

杨易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人了。不过碍于太子殿下如此的高兴,杨易在众人面前也不好摆谱。

好在太子殿下还不至于过头,将自己身边的官员一一介绍了一番,尤其是杨大官人更是说的像是天神下凡一般,文武双全。

苏州的县令府可比长安的好多了。这里环境优雅,空气湿润,能够在这里工作可是悠闲地不得了。

这么多人浩浩荡荡的在苏州的街道上走了一遍,

也算是皇上的荣光照耀苏州城吧。

一路上,诸多的百姓都想要看看太子殿下的尊荣。不过为了安全,太子坐在车里面,前后有十米长的护卫队,百姓也只能在街边的两边看看。

杨易比起其他的官员就高端多了,竟然和太子殿下坐在同一辆马车里面。

转了一大圈,等着太子有些困倦的时候,一行人才进了县令府。

安排了上好的房间,众人一起用餐。

今晚可谓是不醉不归,虽然太子殿下不能喝酒,但是杨大官人却高兴的很。

杨大官人在中人多的细说下才知道了刺史大人的名号,以及苏州城县令的名字。

这刺史叫做吴悠,县令叫做李长风。两人应该是表亲关系。

杨易听到这两人的关系,心里冷笑了一声,想不到在古代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情竟然还能达到表亲的层次。

不过这事情应该没有人敢说出来,毕竟刺史乃是江南道的一手人物,可没有官员得罪。

现在想着,为何这个大腹便便的县令李长风能够在苏州待着,原来也是因为刺史的缘故。

“太傅大人,看你器宇轩昂就知道是一表人才。看着太子殿下如此器重你,真是羡煞吴某人啊。”吴悠喝得有些醉了,看着杨易的眼神都有些醉意朦胧。

一边的李长风看着自己表哥的眼神,当下心领神会,靠着杨易的桌子靠了靠小声道:“那是,一看太傅大人就是满腹经纶之人,怪不得能够成为殿下的老师。看太子殿下的样子,对太傅大人可是敬重的很。”

杨易扫了一眼两人,眼睛微微一撇,没出息的李弘正在色眯眯的看着亭阁中跳舞的美人。

这两人的神色如此的欠揍,差点让杨大官人一个巴掌抡上去。

不过在朝为官总是能够碰上一两个奇葩,这倒也没什么。

“哪里哪里,我也不过是侥幸而已。当今皇上抬举我杨某人而已。”杨易抱拳谢恩,“倒是两位大人,在这江南道活的滋润的很。俗话说的好,天高皇帝远,想来两位大人活的应该很是滋润吧。”

吴悠和李长风活了四十多年的人了,本想着和杨易套套近乎,谁承想却被倒打一耙。

“咳咳……这个太傅大人真是说笑了。我们身为臣子在哪里都是为皇上效力的。”吴悠连忙抱拳笑道。

“来来来,太傅大人,微臣敬你一杯。还望太傅大人多多提携。”李长风连忙站出来打了圆场。

杨易本来很是不屑于和这种人为伍,但是毕竟在苏州的地盘上,正所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伸手不打笑脸人。

侯爷点了点头也不再言语,和两人碰了杯。

三人看样子把酒言欢,但是内心却各自打着九九。

这场接风酒宴差不多进行了两个时辰的时间才结束。

杨大官人等人被安排在一个院子中,隔壁就是太子殿下的院子。

今日的太子喝了不少酒,基本上是杨大官人扛回去了。

丫鬟给李弘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这才安定下来。

杨易安排了三四十个护卫在李弘的房间周边,这才安心的回到侧房睡觉。

刚刚进了房间还没有坐定就听到一阵敲门声。

“这么晚了……”杨易苦笑了一声,揉着有些困倦的眼睛。

杨易轻轻的打开了门,在寂静的夜里异常的清亮。

抬眼一看,站在外面竟然是罗刹女,手里端着一个盘子,闻起来挺香的。

“侯爷,我看你喝了不少酒,这是一点酸梅汤,解解酒。”罗刹女抿着嘴笑道。

杨易的内心暖暖的,让罗刹女进了门才转身坐在了椅子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