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爷VIP_第一百零七章 询问
皇宫宣政殿象征着皇上的权势和政务繁忙,能够进入宣政殿的除了一些有名望的大臣之外,想来也只有公主和王侯这样的人了。
李下玉缓缓进了宣政殿,看着里面的称设没有一点点的惊奇,一看就是早已经习惯了身边如此金灿灿的东西。
轻移莲步,站在台阶之下,看着红地毯上的长桌子,赤红色的光芒有些夺目。厚重的桌子显得异常大气。
坐在龙椅上的男子,看着李下玉走来,这才缓缓支起了身体,右手握着毛笔,左手很是威仪的放在椅子龙头之上,眼睛微微一闪,激射出一道光芒。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下玉在外面看起来很是霸道和调皮,但是在这个男人的面前却异常的乖巧,总是感觉父皇的身上有一种不自然的张狂和威严,不比平常的父亲。
“玉儿平身。”皇帝呵呵一笑,没有丝毫的横眉竖眼,而是流露出一种慈父般的笑容,不过却有点生硬罢了。
李下玉内心一暖,竟然有一种哭泣的冲动。多少年的努力,才让父皇能够正眼看母亲一眼。
王皇后而今声望极高,虽然对于她们母女还算是不错。不过后宫的勾心斗角实在是有些惊心动魄。
这些年来李下玉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在宫中各位公主和皇子之中有了一些权势。
李治看着这个女儿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感觉,对于潇淑妃和李下玉都格外的疼爱。
在皇宫之内,只要是皇帝宠幸之人,没有人敢动一个指头。就算是想要耍点阴谋诡计都需要掂量掂量自己的退路。
“皇儿请坐。”李治宽大的袖头一摆,朝着一边的檀木椅子指道。
“多谢父皇。”李下玉点了点头,很是稳重的坐在了一边的椅子上,眼睛微微一抬,看了一眼许久未见的父皇。
“这次前来宣政殿见朕,莫不是有什么好消息?”李治笑道。
“回父皇,正是如此。不过这次意外的得到了两个消息,一好一坏,却不知道父皇想要先听听哪个?”李下玉点头道。
李治刚要批阅奏折,听闻女儿的话,右手一顿,然后扯着袖子轻轻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正襟危坐,收起了笑容,道:“还有这等事?”
李治明白,自己的这个女人聪慧过人,在诸多的皇子和女儿之中,属于为数不多的那几个。
由李下玉掌管大内高手也是李治经过了百般考量之后才决定的。
看着李下玉的面色,似乎是遇到了什么难题。能让大内高手总管难住的问题,看来是有些棘手。
“说来听听。”李治顿了顿,接着道:“先说好消息让父皇好好乐呵乐呵,批阅了一天的奏折,都有些累了。玉儿的手法不错,要不替父皇捏捏?”
李下玉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连忙站起身躬了躬身子,一边朝着李治走去,一边笑道:“父皇整日为了国运而劳累,女儿为你捏捏肩膀也是应该的。本想着让我麾下四大高手给你打通任督二脉,调息运气,延年益寿的,可是您就是不听。”
说话之间,义阳公主的声音似乎带着一点点的不甘心,不过人却已经站在了李治的身后。
看着李治双眸处的鱼尾纹,心里着实有些心疼。
“呵呵,学那些做什么?人活着执着于一件事情便是。武林的打打杀杀就靠你们了。”李治拍了拍李下玉的手,语重心长的道,“你说的好事父皇已经猜出了七八分,是不是关于杨易那小子的事情?”
“父皇真是英明,一猜便中。此次前来正是为了杨易的事情而来。老侯爷过世之前曾经有求于父皇,若是杨易未能发现武林之事,便让他平安一世。不过此时的杨易早已经知道了江湖的存在,恐怕也安静不了多久了。”
“哎!”李治叹了口气,缓缓站起身,一步步走下台阶。
李下玉跟在李治的身后,一句话没有说。
“当年我随
父皇参战的时候最看重的就是杨易的父亲。虽然他与当年的五虎将关系匪浅,但是因为我的关系,基本上断了来往。不过想来应该没有那么简单。”李治转身看着李下玉,笑道,“你掌管大内高手可曾看出什么?”
“父皇,据我观察,当年老侯爷肯定给杨易留下了一手。”李下玉眼睛微微一挑,道,“或许就是当年皇爷爷留下的最后一件能够超越秦琼老将军金锏的东西。”
李治闻言,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别说,还真是有些见地,看来大内高手在李下玉的手中真是有了一些作用。
不过皇帝却没有说话,旋即转移话题道:“今日你前来是不是因为杨易已经答应了定天候和南道青龙使?”
“回父皇的话,正是。”李下玉道。
李治愣了愣神,旋即大袖一挥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笑道:“哈哈,看来老亲家的愿望是打不成喽。将来在朝廷,江湖肯定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大唐江山永固啊!”
“恭喜父皇得此贤臣。”李下玉见李治如此的高兴,忙跪倒在地祝贺。
“罢了罢了,贤臣是贤臣,不过若是能够成为我李家的驸马,那倒是不错。”李治深深的看了一眼李下玉,有些意味深长的道。
李下玉内心一颤,想不到父皇的眼线如此之多,竟然看出了自己和杨易的那点事。不过看着父皇的样子,似乎不像是反对的样子。
“父皇,哪有!”李下玉有些娇羞的咬了咬牙,低着头不敢看李治。
李治看女儿的表情如此就越发相信了下人的回禀,旋即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这件事情以后再说。杨易这小子,过了年就让他入朝为官吧。对了,你说的坏消息是什么?”
李下玉闻言,这才很是细致的将李孝的事情说了出来。
李治刚开始还不以为然,但是却想不到皇室之人竟然开了妓院,去侯府要债被打,竟然自爆家门前往景馨园找事。
“啪!”李治一改刚才的笑容,拍案而起,看着房梁上的龙腾,怒喝一声:“逆子,真是不知廉耻,我大唐基业难不成要败在这等逆子的手上不成?”
“父皇息怒,息怒啊。”李下玉看着李治的表情,心里相当满意,不过却还是阻拦了几句。
“这件事情你大可放心,既然李孝如此昏庸,我让他十年回京一次便是。”李治低沉一句,旋即朝着门外道:“传旨,让李孝来见朕。”
李下玉听着李治的言辞,心里越发的高兴,不过却低着头不敢流露半分。
“哼,当今朝廷根本不像是当年你皇爷爷在位的时候那么敞亮。尔虞我诈不说,连皇子皇孙都开始走上了邪路。我大唐江山拿什么永固?”李治长长的吸了口气,平复着自己的情绪。
“父皇莫急,想来皇兄也只是一时糊涂。还望父皇给皇兄一次机会,不要流露民间才好。”李下玉忽而跪在地上,俯首道:“父皇,大唐不安,我身为大内高手统领也有一半的责任,还请父皇治罪!”
李治眼睛一挑,有些惊讶的看着跪在地上的义阳公主。
久久的,皇帝才吐了口浊气,摆了摆手道:“起来吧,这件事和你没有关系。本来皇族之人乃是父皇亲自监管,想不到竟然如此的松懈。看来朕真的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李治揉着自己的太阳穴,有些烦躁的道:“容我想想,过些日子便将号令神龙的牌子给你,以后你率领神龙好好管管这些好吃懒做的人。”
“多谢父皇恩典,下玉定不负重托。”李下玉的目的达到了,心里终于松了口气,连忙磕头谢恩。
“免礼了。去吧,将手头的事物安排一下,三天后父皇带你去神龙看看。”李治笑道。
李下玉点了点头,答谢了李治之后才恭敬的退出了宣政殿。
出了宣政殿,李下玉像是赢了一场胜仗一般,朝着紧闭的门庭多看了几眼,这才款款大
方的出了皇宫朝着自己的园子而去。
公主刚刚出了皇城,杨易的七香车就已经出了长安。
马车上没有别人,只有杨易和罗刹女。
不过侯爷的神色一直有些神游天外的感觉,盯着窗户外面飘飘然的雪花看。
罗刹女坐在侯爷的身边,没有丝毫武林中人的气势,宛如侯爷身边的才女一般,静静的看着杨易的脸颊,有些迷离的眼神包含着羞涩。
这等神色若是让江湖中人见了,恐怕短时间内就成了武林中的热门事件。
一向修炼罗刹迷音的罗刹女竟然还能如此真情流露,可谓是奇事一件。
不过此刻的侯爷却丝毫不知情,满脑子想的就是今天在景馨园发生的一桩桩事情。
虽然有李下玉护着,但是明显的能够感觉到李孝这个人的心胸狭窄,想来不会如此轻易的饶恕自己。
第二就是青龙使和定天候的名号。前者是特务机构的小头领,后者则是一方侯爷,比起自己现在这个蒙阴得来的侯爷强多了,至少有了实权。
不过这两项权利来的都太过于简单,越是简单得到的东西越是有一种如梦如幻不真实的感觉。
“哎!头疼啊!”杨易忽而长吁了一声,烦恼的将脑袋靠在车上。
罗刹女听着侯爷冷不丁的一句话,似乎有些烦恼。
“侯爷,你可是遇上什么难事了?”罗刹女眼睛微微一挑,也不敢靠近杨易,只能询问一声。
杨易闻言,转过身,看着清水芙蓉般恬静的女子,心情一下子好多了。
果然美人是治疗男子抑郁症的良药啊,仅仅是一眼就有些宽心。
侯爷盯着罗刹女看了一会,忽而灵光一闪。
罗刹女是武林中人,应该多少会有些了解吧。
“罗刹女,本候问你一件事情。”杨易笑道。
“侯爷请说,我知无不言便是。”
“你可知道大内高手的布局?”杨易低沉道。
罗刹女不可思议的看着杨易,旋即朝着窗外瞥了一眼,略显谨慎之色,声音压低了一些,“侯爷问这个干什么?”
“莫要问缘由,知道就告诉我。”杨易道。
罗刹女朱唇轻咬,双手十指互相捏着,权衡许久之后才道:“既然侯爷想要知道,我告诉你便是。”
“大内高手是皇族培养的高手,按照江湖上的传言应该分为四部分。不过因为南北武林的存在,又一分为四。江湖上有传闻,大内高手存在之地必然有一句话叫做一元做四部,四部分八天。”
杨易还是第一次听说如此霸气的传言,不过根据罗刹女的言辞应该能够判断出,李下玉的话是真的。
杨易点了点头没有接着问下去,而是突然间转移了话题,“那你可知道我父亲定天候的事?”
“定天候?”罗刹女几乎是用一种惊呼的声音说出这三个字的,不过随即就有一种慌张的神色,连忙捂住了自己的嘴巴,摇了摇头。
不过侯爷也不是笨蛋,早已经看出了罗刹女知晓一些事情,只是不敢说罢了。
此刻杨易才有些好奇,老头子生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不光是李下玉语气中带着尊敬,就连武林中人也不敢提。
说是大魔头应该不是,想来也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言尽于此,杨易不比在追问什么。定天候的名头一看罗刹女的表情就知道了。
再问下去恐怕又会问出一些隐秘。
而今的侯爷明白了许多,没有资本就没有话语权。知道的越多就得保守的越多,没有一定的实力,指不定哪天就遇到了生命危险呢。
想到这里,杨易突然间双手抱在脑袋后面,半躺在马车上,眯着眼睛,嘴里哼唧哼唧的唱着《虞美人》。
对于杨易如此的反差,罗刹女多少有些不适应。
不过也只是多看了几眼,然后将目光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看来应该抓紧让侯爷练武了。”罗刹女内心一怔,眼睛中多了一些坚定的神色。
(本章完)